图及其相关算法

news/2024/7/23 23:22:57

主要内容

图的逻辑结构
图的存储结构及实现
图的连通性
最小生成树
最短路径
AOV网与拓扑排序
AOE网与关键路径

图的逻辑结构

图的定义
图是由顶点的有穷非空集合和顶点之间边的集合组成,通常表示为:
G=(V,E)
其中:G表示一个图,V是图G中顶点的集合,E是图G中顶点之间边的集合。

在线性表中,元素个数可以为零,称为空表;
在树中,结点个数可以为零,称为空树;
在图中,顶点个数不能为零,但可以没有边。

若顶点vi和vj之间的边没有方向,则称这条边为无向边,表示为(vi,vj)。
如果图的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边都是无向边,则称该图为无向图。
若从顶点vi到vj的边有方向,则称这条边为有向边,表示为<vi,vj>。
如果图的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边都是有向边,则称该图为有向图。

图的基本术语

简单图:在图中,若不存在顶点到其自身的边,且同一条边不重复出现。
数据结构中讨论的都是简单图。
邻接、依附
无向图中,对于任意两个顶点vi和顶点vj,若存在边(vi,vj),则称顶点vi和顶点vj互为邻接点,同时称边(vi,vj)依附于顶点vi和顶点vj。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1的邻接点: V2 、V3
V3的邻接点: V4

无向完全图:在无向图中,如果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边,则称该图为无向完全图。
有向完全图:在有向图中,如果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方向相反的两条弧,则称该图为有向完全图。
稀疏图:称边数很少的图为稀疏图;
稠密图:称边数很多的图为稠密图。
顶点的度:在无向图中,顶点v的度是指依附于该顶点的边数,通常记为TD (v)。
顶点的入度:在有向图中,顶点v的入度是指以该顶点为弧头的弧的数目,记为ID (v);
顶点的出度:在有向图中,顶点v的出度是指以该顶点为弧尾的弧的数目,记为OD (v)。
:是指对边赋予的有意义的数值量。
:边上带权的图,也称网图。
路径:在无向图G=(V, E)中,从顶点vp到顶点vq之间的路径是一个顶点序列(vp=vi0,vi1,vi2, …, vim=vq),其中,(vij-1,vij)∈E(1≤j≤m)。若G是有向图,则路径也是有方向的,顶点序列满足<vij-1,vij>∈E。
路径长度:
非带权图——路径上边的个数
带权图——路径上各边的权之和
回路(环):第一个顶点和最后一个顶点相同的路径。
简单路径:序列中顶点不重复出现的路径。
简单回路(简单环):除了第一个顶点和最后一个顶点外,其余顶点不重复出现的回路。
子图:若图G=(V,E),G’=(V’,E’),如果V’V 且E’  E ,则称图G’是G的子图。
连通图:在无向图中,如果从一个顶点vi到另一个顶点vj(i≠j)有路径,则称顶点vi和vj是连通的。如果图中任意两个顶点都是连通的,则称该图是连通图。
连通分量:非连通图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
强连通图:在有向图中,对图中任意一对顶点vi和vj (i≠j),若从顶点vi到顶点vj和从顶点vj到顶点vi均有路径,则称该有向图是强连通图。
强连通分量:非强连通图的极大强连通子图。
生成树:n个顶点的连通图G的生成树是包含G中全部顶点的一个极小连通子图。
生成森林:在非连通图中,由每个连通分量都可以得到一棵生成树,这些连通分量的生成树就组成了一个非连通图的生成森林。

图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Graph
Data
    顶点的有穷非空集合和边的集合
Operation
  InitGraph
     前置条件:图不存在
     输入:无 
     功能:图的初始化
     输出:无
     后置条件:构造一个空的图
 DFSTraverse
     前置条件:图已存在
     输入:遍历的起始顶点v
     功能:从顶点v出发深度优先遍历图
     输出:图中顶点的一个线性排列
     后置条件:图保持不变
  BFSTraverse
     前置条件:图已存在
     输入:遍历的起始顶点v
     功能:从顶点v出发广度优先遍历图
     输出:图中顶点的一个线性排列
     后置条件:图保持不变
DestroyGraph 
     前置条件:图已存在
     输入:无 
     功能:销毁图
     输出:无
     后置条件:释放图所占用的存储空间
GetVex 
     前置条件:图已存在
     输入:顶点v 
     功能:在图中查找顶点v的数据信息
     输出:顶点v的数据信息
     后置条件:图保持不变
endADT

图的遍历操作

图的遍历是从图中某一顶点出发,对图中所有顶点访问一次且仅访问一次。

1. 深度优先遍历 (DFS:Depth First Search)
基本思想 :
⑴ 访问顶点v;
⑵ 从v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中选取一个顶点w,从w出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⑶ 重复上述两步,直至图中所有和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

2. 广度优先遍历 (BFS:Broad First Search ;FIFO: First In First Out)
基本思想:
⑴ 访问顶点v;
⑵ 依次访问v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v1, v2, …, vk;
⑶ 分别从v1,v2,…,vk出发依次访问它们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并使“先被访问顶点的邻接点”先于“后被访问顶点的邻接点”被访问。直至图中所有与顶点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

图的存储结构及实现

邻接矩阵(数组表示法)
基本思想:
用一个一维数组存储图中顶点的信息
用一个二维数组(称为邻接矩阵)存储图中各顶点之间的邻接关系。

图的存储结构及实现

邻接矩阵存储无向图的类

const int MaxSize=10; 
template <class T>
class Mgraph{
   public:
      MGraph(T a[ ], int n, int e );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
   private:
       T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邻接矩阵中图的基本操作——构造函数
MGraph(T a[ ], int n, int e );

确定图的顶点个数和边的个数;
输入顶点信息存储在一维数组vertex中;
初始化邻接矩阵;
依次输入每条边存储在邻接矩阵arc中;
4.1 输入边依附的两个顶点的序号i, j;
4.2 将邻接矩阵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值置为1;
4.3 将邻接矩阵的第j行第i列的元素值置为1;

邻接矩阵中图的基本操作——构造函数

template <class T>
MGraph::MGraph(T a[ ], int n, int e) {
    vertexNum=n; arcNum=e;
    for (i=0; i<vertexNum; i++) 
        vertex[i]=a[i];
    for (i=0; i<vertexNum; i++)    //初始化邻接矩阵
    for (j=0; j<vertexNum; j++)
           arc[i][j]=0;             
    for (k=0; k<arcNum; k++) {
        cin>>i>>j;     //边依附的两个顶点的序号
        arc[i][j]=1;  arc[j][i]=1;  //置有边标志    
    }
}

邻接矩阵中图的基本操作——深度优先遍历
⑴ 访问顶点v;
⑵ 从v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中选取一个顶点w,从w出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⑶ 重复上述两步,直至图中所有和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
递归定义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class T>
void MGraph::DFSTraverse(int v){
     cout<<vertex[v]; visited [v]=1;
     for (j=0; j<vertexNum; j++)
         if (arc[v][j]==1 && visited[j]==0)
            DFSTraverse( j );
}
template <class T>
void MGraph::DFSTraverse(int v){
     cout<<vertex[v]; visited [v]=1;
     for (j=0; j<vertexNum; j++)
         if (arc[v][j]==1 && visited[j]==0)
           DFSTraverse( j );
}
template <class T>
void MGraph::DFSTraverse(int v){
     cout<<vertex[v]; visited [v]=1;
     for (j=0; j<vertexNum; j++)
         if (arc[v][j]==1 && visited[j]==0)
           DFSTraverse( j );
}

邻接矩阵中图的基本操作——广度优先遍历
⑴ 访问顶点v;
⑵ 依次访问v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v1, v2, …, vk;
⑶ 分别从v1,v2,…,vk出发依次访问它们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并使“先被访问顶点的邻接点”先于“后被访问顶点的邻接点”被访问。直至图中所有与顶点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class T>
void MGraph::BFSTraverse(int v){     
    front=rear=-1;   //假设采用顺序队列且不会发生溢出
   int Q[MaxSize]; cout<<vertex[v]; visited[v]=1;  Q[++rear]=v; 
    while (front!=rear)    {
         v=Q[++front];   
         for (j=0; j<vertexNum; j++)
            if (arc[v][j]==1 && visited[j]==0 ) {
                  cout<<vertex[j]; visited[j]=1; Q[++rear]=j;
            }
      }
}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class T>
void MGraph::BFSTraverse(int v){     
    front=rear=-1;
    cout<<vertex[v]; visited[v]=1;  Q[++rear]=v; 
    while (front!=rear)
     {
         v=Q[++front];   
         for (j=0; j<vertexNum; j++)
            if (arc[v][j]==1 && visited[j]==0 ) {
                  cout<<vertex[j];visited[j]=1;
                  Q[++rear]=j;
            }
      }
}

邻接矩阵上的其他操作

增加一个顶点
在存储顶点的一维数组中插入该顶点的信息
在邻接矩阵中插入一行、一列
删除一个顶点
在存储顶点的一维数组中删除该顶点的信息
在邻接矩阵中删除一行、一列
增加一条边
修改相应的矩阵元素的值
删除一条边
修改相应的矩阵元素的值

图的存储结构及实现

邻接表

邻接表存储的基本思想:
对于图的每个顶点vi,将所有邻接于vi的顶点链成一个单链表,称为顶点vi的边表(对于有向图则称为出边表)
所有边表的头指针和存储顶点信息的一维数组构成了顶点表。

邻接表有两种结点结构:顶点表结点和边表结点。
vertex:数据域,存放顶点信息。
firstedge:指针域,指向边表中第一个结点。
adjvex:邻接点域,边的终点在顶点表中的下标。
next:指针域,指向边表中的下一个结点。

定义邻接表的结点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
};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VertexNode{
      T vertex;
      ArcNode *firstedge;
};

邻接表存储有向图的类

const int MaxSize=10;    //图的最大顶点数
template <class T>
class ALGraph
{    
   public:
       ALGraph(T a[ ], int n, int e);   
       ~AL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
  private:
       VertexNode adjlist[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邻接表中图的基本操作——构造函数

  1. 确定图的顶点个数和边的个数;
  2. 输入顶点信息,初始化该顶点的边表;
  3. 依次输入边的信息并存储在边表中;
    3.1 输入边所依附的两个顶点的序号i和j;
    3.2 生成邻接点序号为j的边表结点s;
    3.3 将结点s插入到第i个边表的头部;
template <class T>
ALGraph::ALGraph(T a[ ], int n, int e)
{   
    vertexNum=n; arcNum=e; 
    for (i=0; i<vertexNum; i++)   
    {
       adjlist[i].vertex=a[i];
       adjlist[i].firstedge=NULL;      
    } 
   for (k=0; k<arcNum; k++)   
     {
         cin>>i>>j;    
         s=new ArcNode; s->adjvex=j;           
         s->next=adjlist[i].firstedge;    
         adjlist[i].firstedge=s;
     }
}

邻接表中图的基本操作——深度优先遍历

template <class T>
void ALGraph::DFSTraverse(int v){        
    cout<<adjlist[v].vertex;  visited[v]=1;
    p=adjlist[v].firstedge;    
    while (p!=NULL)     {
        j=p->adjvex;
        if (visited[j]==0) DFSTraverse(j);
    p=p->next;           
    }
}
void ALGraph::DFSTraverse(int v){        
    cout<<adjlist[v].vertex;  visited[v]=1;
    p=adjlist[v].firstedge;    
    while (p!=NULL)    {
        j=p->adjvex;
        if (visited[j]==0) DFSTraverse(j);
    p=p->next;           
    }
}

邻接表中图的基本操作——广度优先遍历

template <class T>
void ALGraph::BFSTraverse(int v){
   front=rear=-1;   
   cout<<adjlist[v].vertex;    visited[v]=1;   Q[++rear]=v;   
   while (front!=rear)  {
       v=Q[++front];    p=adjlist[v].firstedge;    
       while (p!=NULL)  {
            j= p->adjvex;
            if (visited[j]==0) {
                cout<<adjlist[j].vertex;  visited[j]=1; Q[++rear]=j;
            }
            p=p->next;
       }
    }
}
void ALGraph::BFSTraverse(int v){
   cout<<adjlist[v].vertex;    visited[v]=1;   Q[++rear]=v;   
   while (front!=rear)  {
       v=Q[++front];    p=adjlist[v].firstedge;    
       while (p!=NULL)  {         j= p->adjvex;
          if (visited[j]==0) {
             cout<<adjlist[j].vertex;  visited[j]=1; Q[++rear]=j;
          }
          p=p->next;
       }
    }
}

其他操作
增删顶点
增加:顶点表中插入一个元素
删除:在顶点表中删除一个元素,同时在边表中删除相应的边
增删边<x, y>
如果是有向图,则在x的边表中增加/删除边;
如果是无向图,则还要在y的边表中增加/删除一条边

图的存储结构

邻接矩阵
有向图和无向图
邻接表
有向图(出边表)和无向图
逆邻接表(有向图的入边表)
有向图,方便计算顶点的入度
有向图的十字链表
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
边集数组

十字链表:有向图的链式存储结构

vertex:数据域,存放顶点信息;
firstin:入边表头指针;
firstout:出边表头指针;
tailvex:弧的起点在顶点表中的下标;
headvex:弧的终点在顶点表中的下标;
headlink:入边表指针域;
taillink:出边表指针域。

边集数组

利用两个一维数组
一个数组存储顶点信息,
另外一个数组存储边及其权
数组分量包含三个域:边所依附的两个顶点,权值
各边在数组中的次序可以任意。

空间复杂性:
O(n+e)
寻找一条边:
O(e)
适用性:
对边依次进行处理的操作。(加边法求最小代价生成树)

边集数组的实现

Struct edge
{ 
    int i;
    int j;
    int weight;
}

将邻接矩阵转化成边集数组

 edge edges[M];//边的数据结构类型的变量
 for ( i = 0; i < G->vexnum; i++) { 
  for (j = 0; j <= G->vexnum; j++)  {
     if (G->arc[i][j] == 1)   {
        edges[k].begin = i;
          edges[k].end = j;
           // edges[k].weight = G->arc[i][j];
               k++;
         }
     }
 }
 edge edges[M];//边的数据结构类型的变量
 for ( i = 0; i < G->vexnum; i++) { 
  for (j = 0; j <= G->vexnum; j++)  {
     if (G->arc[i][j] == 1)   {
        edges[k].begin = i;
          edges[k].end = j;
           // edges[k].weight = G->arc[i][j];
               k++;
         }
     }
 }

最小生成树

最小生成树(minimal spanning tree)

生成树的代价:设G=(V,E)是一个无向连通网,生成树上各边的权值之和称为该生成树的代价。
最小生成树:在图G所有生成树中,代价最小的生成树称为最小生成树。

性质
假设G=(V, E)是一个无向连通网,U是顶点集V的一个非空子集。若(u, v)是一条具有最小权值的边,其中u∈U,v∈V-U,则必存在一棵包含边(u, v)的最小生成树。

普里姆(Prim)算法

基本思想:
设G=(V, E)是具有n个顶点的连通网,
T=(U, TE)是G的最小生成树,
T的初始状态为U={u0}(u0∈V),TE={ },
重复执行下述操作:
在所有u∈U,v∈V-U的边中找一条代价最小的边(u, v)并入集合TE,同时v并入U,直至U=V。

数据结构设计

数组lowcost[n]:用来保存集合V-U中各顶点与集合U中顶点最短边的权值,lowcost[v]=0表示顶点v已加入最小生成树中;
数组adjvex[n]:用来保存该边所依附的(集合V-U中各顶点与集合U中顶点的最短边)集合U中的顶点。

Prim算法——伪代码

  1. 初始化两个辅助数组lowcost(=arc[0][i])和adjvex(=0)(0是始点);
  2. 输出顶点u0,将顶点u0加入集合U中;
  3. 重复执行下列操作n-1次
    3.1 在lowcost中选取最短边(lowcost[k]),取对应的顶点序号k;
    3.2 输出顶点k和对应的权值;
    3.3 将顶点k加入集合U中(lowcost[k]=0);
    3.4 调整数组lowcost和adjvex;
Void prime(MGraph G){
    for(int i=1;i<G.vertexNu;i++){
        lowcost[i]=G.arc[0][i];  adjvex[i]=0;
    }
    lowcost[0]=0;
    for(i=1;i<G.vertexNum;i+++){
        k=MinEdge(lowcost,G.vertexNum)
        cout<<K<<adjvex[k]<<lowcost[k];
        lowcost[k]=0;
       
       for(j=1;j<G.vertexNum;j++)
          if((G.arc[k][j]<lowcost[j]){
              lowcost[j]=G.arc[k][j];
              arcvex[j]=k;
           }
    }
}

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

基本思想:
设无向连通网为G=(V, E),令G的最小生成树为T=(U, TE),其初态为U=V,TE={ },
然后,按照边的权值由小到大的顺序,考察G的边集E中的各条边。
若被考察的边的两个顶点属于T的两个不同的连通分量,则将此边作为最小生成树的边加入到T中,同时把两个连通分量连接为一个连通分量;
若被考察边的两个顶点属于同一个连通分量,则舍去此边,以免造成回路,
如此下去,当T中的连通分量个数为1时,此连通分量便为G的一棵最小生成树。

Kruskal算法思想

  1. 初始化:U=V; TE={ };
  2. 循环直到T中的连通分量个数为1
    2.1 在E中寻找最短边(u,v);
    2.2 如果顶点u、v位于T的两个不同连通分量,则
    2.2.1 将边(u,v)并入TE;
    2.2.2 将这两个连通分量合并为一个;
    2.3 在E中标记边(u,v),使得(u,v)不参加后续最短边的选取;

Kruskal算法实现中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的存储结构
采用边集数组存储图。
如何判断一条边所依附的两个顶点在同一个连通分两中(并查集)
定义Parent[i]数组。数组分量的值表示顶点i的双亲节点(初值为-1;)
当一条边(u,v)的两个顶点的根结不同时,这两个结点属于不同的连通分量(利用parent 数组查找一棵树的根节点。当一个结点n的parent==-1,树的根节点即为n)
. 如何将一条边所依附的两个顶点合并到同一个连通分量中
要进行联通分量的合并 ,其中一个顶点所在的树的根节点为vex1,另一个顶点所在的树的根节点为vex2,则:parent[vex2]=vex1;

int main(){
    int arcNum, int vertexNum;
    EdgeNode *edge;
    int *parent;
    cout<<"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vertexNum:"; cin>>vertexNum;
    cout<<"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edges:"; cin>>arcNum;
    edge=new EdgeNode[arcNum]; parent=new int[vertexNum];
    for(int i=0;i<arcNum;i++) {
  cout<<"Please input the edges:";
 cin>>edge[i].from>>edge[i].to>>edge[i].weight;
    }
    sort(edges, G); //对边集数组进行堆排序,时间复杂性为O(eloge)
    for (i=0;i<vertexNum;i++)
 parent[i]=-1;  //每个节点分属于不同的集合    int k=0,begin,end,count=0;
    cout<<"next is the MST :"<<endl;
      for (k=0;k<arcNum;k++) {
         begin=edge[k].from; end=edge[k].to; 
         int m,n;
        m=Find(parent,begin); n=Find(parent,end);
        if(m!=n) {
            cout<<begin<<","<<end<<","<<edge[k].weight<<endl;
            parent[n]=m; 
            count++;
            if(count==vertexNum-1) break;
       }
   }
   return 0;
}
int Find(int *parent, int node)
{
 int f;
 f=node;
 while(parent[f]>-1)
  f=parent[f];
 return f;
}

Kruskal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分析
边集数组排序,时间复杂性O(eloge)
在e条边中选边,时间复杂性为O(e)
因此时间复杂性为O(eloge)

最短路径

非网图中,最短路径是指两顶点之间经历的边数最少的路径。
网图中,最短路径是指两顶点之间经历的边上权值之和最短的路径。

最短路径问题
单源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方法,O(n2)
任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Floyed方法,O(n3)

Dijkstra算法
基本思想:
设置一个集合S存放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S的初始状态只包含源点v,
对vi∈V-S,假设从源点v到vi的有向边为最短路径(从v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的初值)。
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v, …, vk,就将vk加入集合S中,并将路径v, …, vk , vi与原来的假设相比较,取路径长度较小者为最短路径。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集合V中全部顶点加入到集合S中。

路径长度最短的最短路径(即第一条最短路)的特点:
在这条路径上,必定只含一条边,并且这条边上的权值最小。
下一条路径长度次短的最短路径的特点:
它只可能有两种情况:
或者是直接从源点到该点(只含一条边);
或者是从源点经过顶点v1(第一条最短路径所依附的顶点),再到达该顶点(由两条边组成)。
再下一条路径长度次短的最短路径的特点:
它可能有四种情况:或者是直接从源点到该点(只含一条边); 或者从源点经过顶点v1,再到达该顶点(由两条边组成);或者是从源点经过顶点v2,再到达该顶点(两条条边);或者是从源点经过顶点v1、v2,再到达该顶点(多条边)。
其余最短路径的特点:
它或者是直接从源点到该点(只含一条边); 或者是从源点经过已求得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S中的顶点),再到达该顶点。

基本思想:
设置一个集合S存放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S的初始状态只包含源点v,
对vi∈V-S,假设从源点v到vi的有向边为最短路径(从v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的初值)。
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v, …, vk,就将vk加入集合S中,并将路径v, …, vk , vi与原来的假设相比较,取路径长度较小者为最短路径。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集合V中全部顶点加入到集合S中。

数据结构 :
图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
数组dist[n]:每个分量dist[i]表示当前所找到的从始点v到终点vi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初态为:
若从v到vi有弧,则dist[i]为弧上权值;否则置dist[i]为∞。
数组path[n]:path[i]是一个字符串,表示当前所找到的从始点v到终点vi的最短路径。初态为:若从v到vi有弧,则path[i]为vvi;否则置path[i]空串。
数组s[n]:存放源点和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终点,其初态为只有一个源点v。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问题描述:给定带权有向图G=(V, E),对任意顶点vi,vj∈V(i≠j),求顶点vi到顶点vj的最短路径。
解决办法1:每次以一个顶点为源点,调用Dijkstra算法n次。显然,时间复杂度为O(n3)。
解决办法2:弗洛伊德提出的求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Floyd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也是O(n3),但形式上要简单些。

Floyd算法的基本思想如下:
设图g用邻接矩阵法表示,
求图g中任意一对顶点vi、 vj间的最短路径。
(-1) 将vi到vj 的最短的路径长度初始化为(vi,vj), 然后进行如下n次比较和修正:
(0) 在vi、vj间加入顶点v0,比较(vi, v0, vj)和(vi, vj)的路径的长度,取其中较短的路径作为vi到vj的且中间顶点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
(1) 在vi、vj间加入顶点v1,
得(vi, …,v1)和(v1, …,vj),其中:
(vi, …, v1)是vi到v1 的且中间顶点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
(v1, …, vj) 是v1到vj 的且中间顶点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
这两条路径在上一步中已求出。
将(vi, …, v1, …, vj)与上一步已求出的且vi到vj 中间顶点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比较,取其中较短的路径作为vi到vj 的且中间顶点号不大于1的最短路径。
(2)在vi、vj间加入顶点v2,得
(vi, …, v2)和(v2, …, vj), 其中:
(vi, …, v2)是vi到v2 的且中间顶点号不大于1的最短路径,
(v2, …, vj) 是v2到vj 的且中间顶点号不大于1的最短路径,
这两条路径在上一步中已求出。
将(vi, …, v2, …, vj)与上一步已求出的且vi到vj 中间顶点号不大于1的最短路径比较, 取其中较短的路径作为vi到vj 的且中间顶点号不大于2的最短路径。
……

算法的实现

void Floyd(MGraph G)
{
    for (i=0; i<G.vertexNum; i++)        
       for (j=0; j<G.vertexNum; j++)
       {
          dist[i][j]=G.arc[i][j];
          if (dist[i][j]!=) 
               path[i][j]=G.vertex[i]+G.vertex[j];
          else path[i][j]=""; 
       }
     for (k=0; k<G.vertexNum; k++)         
        for (i=0; i<G.vertexNum; i++)       
           for (j=0; j<G.vertexNum; j++)
               if (dist[i][k]+dist[k][j]<dist[i][j]) {
                    dist[i][j]=dist[i][k]+dist[k][j];
                    path[i][j]=path[i][k]+path[k][j];
              }
}

AOV网
AOV网:在一个表示工程的有向图中,用顶点表示活动,用弧表示活动之间的优先关系,称这样的有向图为顶点表示活动的网,简称AOV网。

AOV网特点:
1.AOV网中的弧表示活动之间存在的某种制约关系。
2.AOV网中不能出现回路 。

拓扑排序

拓扑序列:
设G=(V,E)是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V中的顶点序列v1, v2, …, vn称为一个拓扑序列,当且仅当满足下列条件:若从顶点vi到vj有一条路径,则在顶点的拓扑序列中顶点vi必在顶点vj之前。
拓扑排序:对一个有向图构造拓扑序列的过程称为拓扑排序 。

基本思想:
⑴ 从AOV网中选择一个没有前驱的顶点并且输出;
⑵ 从AOV网中删去该顶点,并且删去所有以该顶点为尾的弧;
⑶ 重复上述两步,直到全部顶点都被输出,或AOV网中不存在没有前驱的顶点。

基于邻接表的拓扑排序的基本思想
(1)找G中无前驱的顶点
查找indegree [i]为零的顶点vi;
(2)修改邻接于顶点i的顶点的入度(删除以i为起点的所有弧)
对链在顶点i后面的所有邻接顶点k,将对应的indegree[k] 减1。
为了避免重复检测入度为零的顶点,可以再设置一个辅助栈,若某一顶点的入度减为0,则将它入栈。每当输出某一入度为0的顶点时,便将它从栈中删除。

拓扑排序算法——伪代码

  1. 栈S初始化;累加器count初始化;
  2. 扫描顶点表,将没有前驱的顶点压栈;
  3. 当栈S非空时循环
    3.1 vj=退出栈顶元素;输出vj;累加器加1;
    3.2 将顶点vj的各个邻接点的入度减1;
    3.3 将新的入度为0的顶点入栈;
  4. if (count<vertexNum) 输出有回路信息;
void TOpSort(){
int  top=-1, count=0;
for(int i=0;i<vertexnum;i++)
     if(adjlist[i].in==0) s[++top]=i;
while(top!=-1){
    j=s[top--]; cout <<adjlist[j].vertext;   count++;
    p=adjlist[j].firstedge;
    while(p!=NULL){
          k=p->adjvex; adjlist[k].in--;
         if(adjlist[k].in==0) s[top++]=k;
         p=p->next;
      } 
}
If (count<vertexNum) cout<<“有回路”;
}

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在AOE网中,从始点到终点具有最大路径长度(该路径上的各个活动所持续的时间之和)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
关键活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

AOE网:
在一个表示工程的带权有向图中,
用顶点表示事件,
用有向边表示活动,
边上的权值表示活动的持续时间,
称这样的有向图叫做边表示活动的网,简称AOE网。
AOE网中没有入边的顶点称为始点(或源点),没有出边的顶点称为终点(或汇点)。
AOE网的性质:
⑴ 只有在某顶点所代表的事件发生后,从该顶点出发的各活动才能开始;
⑵ 只有在进入某顶点的各活动都结束,该顶点所代表的事件才能发生。

图的连通性

无向图的连通性
连通图:仅需从图中任一顶点出发,进行深度优先搜索(或广度优先搜索),便可访问到图中所有顶点。
非连通图:需从多个顶点出发进行搜索,而每一次从一个新的起始点出发进行搜索过程中得到的顶点访问序列恰为其各个连通分量中的顶点集。

图的连通性-遍历方法的应用

count=0;
2.  for (图中每个顶点v)
       2.1 if (v尚未被访问过) 
             2.1.1 count++;
             2.1.2 从v出发遍历该图(函数调用);
3.  if (count==1) cout<<"图是连通的";
     else cout<<"图中有"<<count<<"个连通分量";

有向图的连通子图的求解过程

⑴ 从某顶点出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并按其所有邻接点都访问完(即出栈)的顺序将顶点排列起来。
⑵ 从最后完成访问的顶点出发,沿着以该顶点为头的弧作逆向的深度优先遍历。若不能访问到所有顶点,则从余下的顶点中最后访问的那个顶点出发,继续作逆向的深度优先遍历,直至有向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


http://www.niftyadmin.cn/n/958200.html

相关文章

体验vue3.0的经典项目的命令

sudo cnpm install -g vue/clivue ui

springboot kafka SASL_SSL SCRAM-SHA-512 ,外加打包jar读不到.jks文件解决方法

springboot kafka SASL_SSL SCRAM-SHA-512 ,外加打包jar读不到.jks文件解决方法 配置文件: kafka: ssl: truststore-location: D:\client_truststore.jks truststore-password: asfaf 配置类: import org.apache.commons.io.FileUtils; import org.apach…

关于程序设计B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和感悟

程序设计B学习的阶段性总结和感悟 学习目标 良好掌握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了解软件开发流程能够开发小型软件 课程安排 12周之前完成理论学习16周之前完成课程设计14周左右考试 考试形式&#xff1a;上机考试&#xff0c;写代码&#xff08;面向对象的设计问题&#xff09;4~…

JSON.toJSONString首字母大小写问题

JSON.toJSONString首字母大小写问题 问题场景如何解决问题场景 JSON.toJSONString它会把字段名的首字母转成小写 如何解决 需要在大写的字段上用JSONField这个注解&#xff0c;用法样例会粘贴在下面&#xff0c;只要用这个注解&#xff0c;将需要的字段名赋值给JSONField这…

创建vue新项目时出现bug:Cannot read property ‘indexOf‘ of undefined

Cannot read property ‘indexOf’ of undefined &#xff1f;为什么&#xff0c;indexOf是什么&#xff1f;

错误:You can‘t specify target table ‘xxx‘ for update in FROM clause的解决

问题&#xff1a;   今天在MySQL数据库删除重复数据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下脚本&#xff1a; DELETE FROM tempA WHERE tid IN ( SELECT MAX(tid) AS tid FROM tempA GROUP BY name,age ) 会出现报错信息&#xff1a; You cant specify target table tempA for update i…

STL小结

STL小结 STL&#xff08;标准模板库&#xff09;是一套功能强大的 C 模板类&#xff0c;提供了通用的模板类和函数&#xff0c;这些模板类和函数可以实现多种流行和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xff0c;如向量、链表、队列、栈。 STL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元素&#xff1a; 容器 算法 …

vue TodoList项目成功

https://github.com/hamigua2019/vue-todolist步骤&#xff1a; cd vue-todolist-mastersudo cnpm install -g vue/clicnpm install(如果上一步报错&#xff0c;则需要这一步)cnpm run serve